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为了散葬烈士“归队”——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张德东寻找烈士遗骸志愿行动实录 正文

为了散葬烈士“归队”——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张德东寻找烈士遗骸志愿行动实录

来源:看看新闻网   作者:时尚   时间:2024-05-10 05:37:15

原标题 :为了散葬烈士“归队”——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张德东寻找烈士遗骸志愿行动实录

写在前面

清明时节 ,归队慎终追远。为散

3月30日 ,葬烈张德找烈辽宁省黑山县小东镇烈士陵园一座新的士辽士遗烈士墓地正式落成 。9天后 ,宁省由张德东带领群众寻找到的爱国30具烈士遗骸,将迁入这里安葬 。拥军愿行

在张德东看来 ,模范这是东寻动实散葬烈士的又一次“归队”。从2006年退休至今的骸志16年间,他怀揣一张黑山县地图  ,归队走遍全县278个行政村的为散942个自然屯 ,爬上207座山头,葬烈张德找烈走进黑山阻击战308处战场遗址遗迹,士辽士遗相继找到160具散葬烈士遗骸,宁省全部迁葬当地烈士陵园 ,帮他们一一“归队” 。

岁月与见证

■董立鹏 文/图

55载,他坚持重走英烈当年走过的路;49载 ,他为29位烈士守墓;16载,他不断寻找散葬烈士……从搜集黑山阻击战党史 、军史资料的那天起,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张德东就走上了一条艰辛之路 ,同时也是一条光荣之路。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伴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光荣行列,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成为当地军民的自觉行动  。

一次调查走访 ,让他与寻访黑山阻击战战场遗址遗迹、寻找烈士遗骸——

结 缘

难忘五十五年前那 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张德东是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今年73岁。退休前 ,他曾任黑山县大虎山镇文化站站长 ,兼任县党史资料征集员。

从退休至今 ,16年间,张德东相继找到160具散葬烈士遗骸。

这一切都源于55年前的一次调查走访 。

1967年,18岁的张德东刚到黑山县大虎山乡政府担任通信员,乡领导便派他深入各村 ,调查搜集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党史文献资料 。

黑山阻击战 ,发生在辽沈战役期间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在黑山 、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 ,阻击并拖延了国民党第9兵团向营口撤退。此战 ,我军伤亡4100余人。

55年前调查走访的时候 ,参战的黑山籍老兵和支前模范大都健在。从他们口中,张德东得知有成百上千的英烈散葬在黑山县及周边各县的这片热土。

在小山村潘家岭,张德东得知 ,当年189名官兵饿着肚子激战一昼夜 ,全部壮烈牺牲。乡亲们把自己稍好一点的衣服脱下来,挨个儿给烈士们换上。那时全村只有8户人家 ,家家把仅剩的一点米拿出来,做了189碗高粱米饭,端到烈士墓前。

与潘家岭相隔9.8公里的么家屯 ,当年只有16户人家 ,480名官兵牺牲在那里。年纪大的村民告诉张德东 ,那一年春节  ,乡亲们东拼西凑,买了一牛车黄纸 ,包了16大盆酸菜素馅饺子,送到烈士墓前 。

短短3个月,搜集党史资料的任务结束了。听说张德东要回乡里 ,不少参战老兵  、支前模范赶来相送,紧紧抓住他的手 ,千叮咛万嘱咐:“有机会一定再来 ,还有不少故事没讲完呢 !”

“乡亲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张德东说,就是从那时起 ,他萌生了寻找散葬烈士 、帮助他们“归队”的念头。

一次母子对话 ,让他常年牵挂村子旁的29座坟墓 ,在墓前立碑植树栽花——

守 墓

二十九位烈士就 如同自己的亲人

当时,张德东从乡下回来,向母亲讲起了下乡收集党史资料的经历。曾在黑山阻击战中担任支前救护员的母亲 ,对他说 :“牺牲在咱们村的烈士就有29个,小的只有十六七岁 ,大的也就20刚出头,有时间多去西山弯为那些烈士扫扫墓吧!”

从那时起  ,大虎山镇五台子村村民看到,每年清明节一到 ,张德东就在29座烈士墓前摆放好花圈 。盛夏时节,他还会到烈士墓旁除草 。

张德东育有一儿一女,从两个孩子懂事起,他每次扫墓都带上他们。后来,儿女相继考上大学  ,接着又考取硕士、博士。每次收到录取通知书 ,张德东都会专门带上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女 ,挨个给烈士扫墓。

2001年10月,儿子结婚成家  。结婚典礼前,张德东带着女儿 、儿子连同儿媳  ,一起为烈士扫墓。子女们主动买来花圈,又亲手扎了29个花篮 。

2013年暑期,儿子儿媳和女儿一同从上海回来 。三人看到烈士墓前没有树木 ,也没有石碑 ,便一同向父亲建议 :为29座烈士墓立碑 、植树。

第二天,儿子儿媳和女儿分头跑市场 ,买树苗、刻石碑。很快 ,58棵松树种下了,29块墓碑立了起来。假期结束 ,三人返回上海,张德东继续植树。几年后,29座烈士墓周围的树木已有860多棵 ,有的已长成碗口粗。除了树木,10多个品种的花草 ,栽满了烈士墓前的29个花台和100多个花盆 。

一年四季,张德东总是时不时地到烈士墓前,花一两个小时时间 ,把29座烈士墓旁的草坪、过道彻底清扫干净,然后修整树木,栽花浇水。

直至2017年4月 ,29位烈士遗骸迁葬烈士陵园,张德东的守墓生活才告结束 。

一次寻访未果 ,让他寝食难安,曾担任支前救护员的母亲和他一起到荒山野岭——

苦 寻

七十岁老人背起 八十九岁的母亲

张德东的老母亲如果还健在,今年已经92岁了 。

提起3年前母子俩一起苦寻烈士墓的情形 ,锦州市台安县桑林子镇贺家村村民至今感动不已 。

2019年2月,在贺家村 ,张德东按照史料线索找到了7座烈士墓。史料记载当年安葬了8位烈士,可第8座怎么也找不到 。

回到家中,89岁高龄的母亲对他说:“贺家村当年是埋葬了8个烈士 ,都是我帮着整理的遗容,要不我去试试 ?”

第二天一大早 ,张德东租一辆出租车,赶到了47公里外的贺家村 。到了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老母亲行走困难 。70岁的张德东背起89岁的母亲,一步一步挪。娘俩兜兜转转3个多小时 ,最后在一个堤坝旁找到了第8座烈士墓 。张德东心疼地摸着母亲满是灰尘的脸 ,母亲用袖子给儿子擦擦汗  ,母子俩相视一笑。

当年黑山阻击战主战场 ,在全县2400多平方公里地幅上展开 。黑山县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苑振栋说 ,那时候“村村炮火连天 ,屯屯洒有烈士鲜血”,因为战事紧急 ,不少牺牲官兵就地安葬在山沟、荒甸子上  ,经过几十年变迁 ,亲历者大都过世了 。

一张地图、一辆自行车 、一壶白开水 、两块玉米面大饼,一走就是一整天。这就是张德东寻找散葬烈士的“日常”。让张德东感到欣慰的是,辛苦没白费,16年来已经找到160具散葬烈士遗骸。

3月22日,黑山县小东镇烈士陵园迁移最新寻找到的30具烈士遗骸 。当晚   ,滴酒不沾的张德东烫了一壶热酒,畅饮起来,喝着喝着 ,豆大的泪珠落下  。他说 ,今年清明节为母亲上坟的时候 ,一定告诉老人家 :“又有30位烈士‘归队’啦 !”

一次乡村座谈,让他深受震撼 ,讲解黑山阻击战有了更丰富的素材、更充沛的感情——

讲 解

撰写了七十多个 各具特色的版本

2007年3月张德东老伴去世后 ,儿女多次要接他到上海颐养天年 ,他都没答应。他要留在黑山 ,继续寻找散葬烈士。

张德东兼任黑山县党史资料征集员期间,记录了上万人有关黑山阻击战的口述党史文献资料,并完成50多万字的《黑山阻击战》党史文献。

每年清明 、“七一”  、建军节等重要节日 ,分布在辽宁省10个县14个安葬黑山阻击战烈士的陵园 ,争相邀请张德东前去讲解 。黑山阻击战纪念馆馆长张翀介绍,张德东不仅熟知14个烈士陵园数千名烈士 ,还能讲出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

在黑山县二道乡田家屯 ,离村子不远有几十座孤坟。张德东退休的第二年,多次前往田家屯,备上烟卷 ,召集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开了7次座谈会了解那些孤坟的情况,最终结合史料确认了安葬在这里的是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5师43团60名指战员 ,牺牲在与国民党军队一个营的肉搏战中 。

“我给烈士穿的衣服,不能让烈士穿着打烂的衣服下葬。”“找不着棺材 ,我家还捐了一个炕柜,安葬了4名烈士。”“俺这地方的风俗,下葬时得让儿子抱着头,烈士年纪轻轻就牺牲了,哪有后人啊 ,是我给烈士抱的头 。”座谈中了解到的这些感人细节 ,日后都成为张德东讲解的内容。他针对祭扫烈士墓的不同人群,撰写了70多个各具特色的讲解版本 。

去年底,张德东获评辽宁省“最美志愿者”。今年3月 ,辽宁省组织2万余名政协委员讲“辽宁好故事” ,黑山县政协委员 、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冬梅讲述张德东的故事后 ,感动了许多军民。

走一趟一生难忘

■辽宁省黑山县出租车司机 刘世斌

开出租车的19年间,我印象最深的一位乘客就是张德东 。

19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张德东坐上了我的出租车 。从那以后,他每次出门跑长途都提前给我打电话 ,让我过去接他 。

第一次为张德东跑长途 ,是陪他到辽宁省彰武县烈士陵园核实数据 。从早到晚,我俩跑了整整一天。中午他请我吃饭 ,一人一碗米饭 、一碗鸡蛋汤 。起初,我觉得他挺抠门儿 。后来才知道,他刚退休时每月退休金不足1000元 ,慢慢地才涨了一些 。

打车到各地寻找烈士遗骸 、采集黑山阻击战的各种资料,张德东从来不抠门儿。他租我车的这19年间,路程近的往返百八十公里,远的有上千公里 ,每年都要跑一二十趟 。细细算下来,光我陪他跑的就有28个县、470多个乡镇,到过160多个烈士陵园。光打车这一项 ,恐怕早就花光了他的大部分积蓄。

2018年腊月 ,我陪他出远门 ,连累带冻  ,他途中病倒了 。我琢磨着 ,他第二天肯定出不了门  。可出乎意料,他第二天早早就在路口催我了,弄得我挺不好意思 。我问他何必这么拼,他说:“已经上岁数了 ,再不抓紧干,恐怕以后想干也没机会了!”

张德东每次去烈士陵园 ,不论天冷天热 ,总要买上几个花圈 ,恭恭敬敬摆放在烈士墓前  。每逢走访老战士 、老支前 ,他都不忘带点礼物。他对我说 :“礼轻情重 。我只是想对功臣们表达尊重和敬意 。”

听一课一生受益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阻击战纪念馆馆长 张 翀

1986年的清明节,当时我正读初中,学校组织师生到黑山阻击战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张德东为大家讲述黑山阻击战经过 ,不少师生都感动得哭了。

我至今仍忘不了 ,张德东流着泪讲述儿童团长张德新因保护转移的村干部,被敌人残忍杀害的情景。从那时起,我几乎每年都听他讲述黑山阻击战,听一次感动一次 ,哭一次 。

受张德东的影响和熏陶,我大学毕业先到县电视台工作 ,后来又调到黑山阻击战纪念馆担任馆长 。张德东是纪念馆义务讲解员,在深入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本人就是名副其实的黑山阻击战战史专家 。

由张德东撰写的《黑山阻击战纪实》成为当地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辅助教材 。他根据征集 、整理的党史资料 ,针对不同参观者需求 ,撰写出不同版本 、长达17万多字的黑山阻击战纪念馆讲解稿。黑山县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期间,县委请张德东为全县千余名党员干部上党课 。他站在当年黑山阻击战的101高地上,讲了30多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许多人听得热泪盈眶  。

2018年6月  ,张德东建议让黑山阻击战英烈精神进校园,每年培养一批“小小讲解员”。他苦熬十几个日夜,编写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使用的讲解词,围绕黑山阻击战涌现出的十几个经典故事展开 ,“小小讲解员”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4年来 ,我们已培养出39名能独立讲解的“小小讲解员”。

最闪亮的坐标

■辽宁省锦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于国锋

时隔74年 ,无名烈士终于“找到”亲人。

3月9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马连庄村81岁的赵吉友老人  ,收到一条盼望已久的消息:安葬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一位无名烈士就是他的父亲 。

令人欣慰的是,济南市借助DNA鉴定技术 ,近两年相继为45位无名烈士找到亲人。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把这条消息与辽宁省黑山县张德东寻找散葬烈士 ,让他们“归队”迁葬烈士陵园的行动结合起来 ,我们读出一个朴实的道理:英雄辈出的民族有着厚重历史,敬重和爱惜英雄的民族,具有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 。

寻找  ,就是见证 。1934年8月,红六军团红18师52团数百名官兵在贵州省石阡县甘溪一带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神秘消失 ,直到70年后才揭开谜底 :当年 ,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把群众当作“肉盾”进攻红军 ,官兵们不愿向群众开枪 ,也不愿成为俘虏 ,于是决定把枪摔掉一同跳崖,1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当地群众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掩埋好牺牲官兵的遗体。他们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 。据不完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 ,牺牲英烈达2100多万人,全国有名可查和家属享受优抚待遇的烈士仅有370多万人。而今,全国有许多市(县)区在积极寻找无名烈士的亲人,有许多个“张德东”,在为散葬烈士“归队”而殚精竭虑。他们用行动表明 ,寻找的过程就是见证军民血脉情深的过程 。

寻找 ,就是感悟。由于年代久远、战争毁损等诸多原因,部分烈士信息记载不够详细 ,一些烈士亲属无法知晓烈士安葬地 ,一些烈士墓长期无亲属祭扫。伴随清明节临近,各地为烈士寻亲的新闻再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广西祭奠英烈,启动2022年“为烈士寻亲”工作;上海嘉定,为32名嘉定籍烈士寻亲;5年,河南濮阳的张卫华帮助31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市,像济南市一样,在寻找无名烈士的过程中推出更接地气的拥军优属举措;全国越来越多的军民 ,像张德东一样,在帮散葬烈士“归队”迁葬过程中带动更多人加入拥军优属的行列 。广大军民用行动表明  ,寻找的过程就是感悟军民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的过程  。

寻找 ,就是传承。当年,无数英烈在生死抉择面前 ,把生命置之度外,将国家和民族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令人心痛和遗憾的是 ,他们倒在了新中国成立之前。而今 ,各级认真做好烈士亲属关爱抚慰和为烈士寻亲工作 ,不断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库 ,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 。去年“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开通,更为集中安葬烈士和烈士寻亲工作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越来越多的地方  、越来越多的人用行动表明 ,寻找 ,是见证 ,是感悟,更是传承 。踏上新征程,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呼唤弘扬英烈精神  ,呼唤进一步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 。

上图: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张德东

下图:致敬为烈士寻亲的人(■兰 江 温 金 姜玉坤)

标签:

责任编辑:焦点